欢迎进入 玉溪市投资促进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招商资讯
抚仙湖生态移民搬迁持续推进
2019-04-25 08:58:34

20190424221612914
沿湖而居的村民搬离抚仙湖后,腾出的地块将恢复湖滨自然风光并建成湿地公园。 玉溪日报记者 沈阳 摄

2014年,我市启动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项目一期工程,将沿抚仙湖的龙街街道广南营一组、二组和右所镇马房村五组、六组共457户1498名沿湖群众迁离抚仙湖。沿湖群众离开了抚仙湖边住进了城里,而原来沿湖而居的小村镇则被鲜花绿植所取代。

继1498名沿湖村民搬迁后,2017年,龙街街道广龙社区沿湖而居的12个村民小组6100余名村民全部搬离抚仙湖一级保护区,移至环湖公路外新建的广龙旅游小镇。现如今,腾出的地块成了抚海湾湿地公园,百亩薰衣草花海和各种澄江化石元素均能在园区一一寻见,而新建的广龙旅游小镇主体工程也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外立面的打造。

为了保护抚仙湖,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四退三还”的面积正在逐步扩大。2019年,沿抚仙湖(含托管区)6428户19361名村民将一次性启动搬迁。

为何要启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

沿湖而居的村民搬离抚仙湖,搬进特色小镇、搬进县城,不仅有效减少了人为活动对湖滨带的破坏,也符合澄江县打造“一城三镇八村”的城市化格局。腾出的地块将恢复湖滨自然风光并建成湿地公园,对保护抚仙湖将形成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将成为群众、游客休闲观光之地。近年来,澄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作为第一政治责任抓好抓实,在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帮助、指导和支持下,澄江县先后完成了马房村、广龙社区等5个片区8274人生态移民搬迁。

按照环湖做减法,城镇做加法的原则,今年澄江县委、县政府对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立下“军令状”,启动了抚仙湖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作为今年澄江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一号工程,将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剩余近7000户2万余人,共涉及4个镇(街道)14个村(社区)54个村(居)民小组,全部搬离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同时,根据“一城三镇八村”总体规划布局和“进城、进特色小镇、进项目、进特色村”的安置区选址原则,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研究论证,确定了9个安置区选址,确保群众“搬得出、住得下、可持续发展”。

据澄江县副县长、环湖棚户区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李东泰介绍,今年,抚仙湖保护治理的重点是“三个一次性”工程,即“一次性”启动环湖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一次性”完成城镇村落截污治污工程,“一次性”建设“森林抚仙湖”。李东泰说,此次生态移民搬迁计划采用实物安置与货币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来充分满足群众需求。

环湖棚改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落实省委书记陈豪关于抚仙湖保护治理批示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是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的科学决策;是县委、县政府聚焦中央、省、市重大战略调整,重新审视县情变化,重新定位阶段特征,重新厘清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以更高的追求行稳致远的科学决策;是稳定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的现实需要;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云南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具有重大意义。未来,澄江县要抓住机遇,抓住配套政策,更加坚定信心,肩负起政治担当和使命担当全力以赴推进棚改工作。

如何推进生态移民搬迁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指挥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和各片区指挥长的环湖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9个项目指挥部,负责棚改各项工作的推进,切实把搬迁安置工作提升到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的高度,集中精力研究办法措施,高效率研究解决问题、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大量前期工作,研究制定了《澄江县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工作目标和既定时间,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基础工作有序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分组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涉及镇(街道)主动参与的前期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例会制度,及时掌握棚改各项工作进度,解决推进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前期急需完成的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流动、审核程序;科学制定“作战图”,倒排时序抓落实,确保决策、征迁等程序依法依规实施到位,全力推动棚改工作。

发布征迁通告,明确征迁范围。3月7日,在澄江、江川、华宁电视台和新闻网、政府信息公开网及涉及镇(街道)、村(社区)等发布了《关于启动抚仙湖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项目的通告》,确定了搬迁范围及相关限制行为。启动9个片区“三调”补调和复核工作,为准确掌握环湖棚户区改造的人员情况、土地情况和房屋现状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规划引领,抓实前期工作。实地踏勘环湖110米范围内的涉迁片区,开展规划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完成了搬迁范围、安置选址、土地指标布局等工作。加快推进安置片区规划设计工作,实行规划设计单位集中到棚改办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安置片区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已形成。本着群众利益优先的原则,研究制定《澄江县抚仙湖环湖棚户区改造暨生态移民搬迁集有土地和房屋征迁补偿安置方案》(征求意见稿)。

抽调工作队员,积极组织动员。举全县之力,抽调400多名县直干部,分赴涉及环湖棚户区改造的镇(街道)各片区。各级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领导率先垂范,切实肩负起政治担当和使命担当。多次召开指挥部工作动员大会、业务培训会和党员代表会、群众代表会等各类会议,迅速将县、镇(街道)、村(社区)、小组四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动员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支持项目推进。通过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政策讲解、解疑释惑,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生态移民搬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持续纵深推进环湖棚改工作。

高度重视社会维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干部将工作重心放在社区、居民小组和群众家中,广大工作组干部围绕工作目标,发扬奋斗精神,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耐心细致为群众讲解政策、化解纠纷,真心实意为群众分忧解难。通过印制发放宣传册、张贴公告,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发布信息,结合工作组人员入户工作,广泛宣传环湖棚户区改造的意义、工作动态、征迁公告、安置选址公告、补偿政策等内容,及时将群众关心的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保证环湖棚户区改造范围内的群众100%知晓改造范围、补偿标准等。充分利用好省、市网络媒体的宣传优势,及时为媒体记者提供新闻线索,积极谋划联合媒体对阶段性、重要性、创新性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通过在县电视台开设专栏,在澄江县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和“山水澂江”官方微信平台发布征迁公告和政策,保证官方信息第一时间公开,形成正向的舆论引导和浓厚的工作氛围。

当前,抚仙湖环湖棚改项目各片区指挥部按照前期工作要求、工作目标、工作节奏,“三调”数据复核、民意调查有序推进,群众支持率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澄江县将继续保持好的工作作风,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按照生态搬迁分三个批次实施:5月启动第一批次万海社区、吉花社区、矣旧社区三个片区,7月底完成搬迁安置协议签订工作;8月启动第二批次海口社区、海关社区、海镜社区、尖山社区、明星村四个片区,10月完成搬迁安置协议签订工作;11月至12月完成剩余小凹村、下坝社区、隔河社区、孤山村、牛摩村两个片区搬迁安置协议签订工作,合力推进搬迁工作。(玉溪日报通讯员  李锦瑜  记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