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 玉溪市投资促进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招商资讯
玉溪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夯实发展基础
2019-09-16 11:06:33

从1953年玉溪烟叶摘取全国烤烟质量桂冠,到书写“玉溪”“红塔山”品牌传奇树立民族工业旗帜,再到推进“两统一两整合”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从改革开放大办乡镇企业掀起矿冶产业发展高潮,到新世纪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确立产业支柱地位,再到新时代打造“云南绿色钢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从1955年创建农具厂,到新世纪建成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再到新时代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玉溪制造”走向“玉溪智造”。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完成土地改革解决“吃得饱”问题,到改革开放实行联产承包责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历史性跨越,再到新时代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70年沧桑巨变,玉溪坚持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战略定力不动摇,建设全国一流卷烟产业基地,打造云南矿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产业立梁柱

1953年,玉溪烟叶在第一次全国烤烟会议上摘得全国烤烟质量桂冠。从此这片滇中宝地有了一个美誉——“云烟之乡”,由此开了新中国玉溪现代烟草产业发展先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玉溪烟草生产秉持“第一车间”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政策支撑,不断提升科技支撑,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特色优势烟区,引领绿色“云烟”质量发展,夯实玉溪卷烟及配套产业发展基础。2018年,全市烟叶产量7990万公斤,比1952年增长18.7倍。

1957年,玉溪烟叶复烤厂建成投产;1958年,利用上海华美烟厂调拨设备玉溪建成卷烟厂并生产首批机制卷烟;1959年,玉溪卷烟厂完成首次扩建投产,由此掀开了新中国玉溪现代卷烟及配套产业发展序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红塔集团在实施多轮技改提升和产能扩建的同时,历经了改革开放之初建立厂长责任制和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收购、生产、专卖“三合一”体制改革;新世纪之初围绕“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推进行业整合重组和多元化经营;新时代着眼高质量发展实施“两统一、两整合”改革。

自1958年创立“红塔山”品牌,1959年“红塔山”卷烟走进中南海,到“红塔山”卷烟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全国名优卷烟,再到“红塔山”品牌入列中国著名品牌、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自1969年创立“玉溪”品牌,到2005年入列中国名牌产品。由此,红塔集团两大核心品牌确立了市场优势地位,销量位居国内前列。

伴随着红塔集团的成长壮大,玉溪大力培育壮大烟草配套产业。至20世纪90年代初,构建起包括印刷、溶剂、纸箱、造纸、塑料、织带、香料、滤嘴棒、烟叶、机电等在内,股份制、中外合资、民营等多种经济性质并存的产业集群。

玉溪烟草配套企业历经20世纪80年代创业兴产,新世纪之初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新时代“二次创业”。紧紧围绕红塔集团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配套能力,水松纸、滤嘴棒、香精香料、防伪标识等多个产品跻身国内行业领先地位。

70年来,玉溪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品牌为支撑,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产业,建设全国一流卷烟产业基地,书写了产业发展辉煌篇章。卷烟及配套产业发展成为支撑玉溪跨越发展的“稳定器”,引领玉溪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支撑玉溪经济发展的“顶梁柱”。2018年,玉溪卷烟及配套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9.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27.5%。

整合提升矿冶及装备制造产业添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通过恢复易门炼铁厂生产,创建易门铜矿,多地开办煤矿和铁厂,为玉溪矿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办乡镇企业的浪潮中,玉溪矿冶产业蓬勃发展,1985年,全市新增矿冶集体企业10户,1995年,全市生铁产能规模达90万吨。

世纪之交,玉溪积极参与全省矿冶产业行业整合,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发展战略。2003年开始,玉溪引进省内多家大型国企建设现代化钢铁企业、开发大红山铜铁矿和元江镍矿,整合磷矿资源。与此同时,引进一批优强民营企业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步入发展新时代,玉溪矿冶产业进入行业整合重组提升发展质量阶段。在淘汰化解落后产能的同时,2013年,钢铁骨干企业整合重组成立云南玉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7月,云南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成为全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2018年,全面推进产能置换掀起新一轮行业重构大潮。随着“云南绿色钢城”建设号角的吹响,展开了玉溪矿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70年来,玉溪始终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推进绿色发展主线,推动行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技术装备,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整合提升矿冶产业,使其发展成为继卷烟及配套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玉溪装备制造从简单的农具农机起步,在日趋完善的产业政策扶持下,在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下,在不断创新的经营模式推动下,构建门类多元化的产业集群,形成了数控机床、优质铸造、风电设备制造、五金机电制造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工业智能机器、3D打印设备及材料在内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中高端。

步入新时代,玉溪紧扣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和加快提升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以实施智能化制造和实施产业环境优化为切入点,以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高端铸造、电力装备,培育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为主线,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质量发展轨道,为玉溪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2018年,玉溪矿冶及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0.6%。

提质增效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稳基础

新中国建立后,玉溪农业历经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废止农产品统购统销、废除农业税、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和提升,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回顾70年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玉溪农业基本围绕解决温饱问题而努力。全市粮食产量由1956年的23.76万吨,提升至1978年的54.66万吨。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整个种植业面积比重常年维持在70%以上,最高时接近90%。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生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措施进一步普及,玉溪农业迈向“高产、优质、高效”轨道,种植结构调整由单一的粮食种植向粮经多元化发展转变,农业经济总量由小到大,农村生活由“吃得饱”变成“过得好”。

步入发展新时代,玉溪紧扣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立足调结构,转方式,增强内生动力,提高产业效益,构建起了科技创新、市场拓展、信息化、综合服务、质量安全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呈现出效益型、科技型、外向型、加工型、生态型和特色化发展特征,开放农业、品牌农业、融合农业、健康农业和数据农业已经有了新突破。

70年发展,玉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产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高稳产农田97.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1.18万亩,分别占常用耕地的60.1%和68.4%。机耕机耙面积240.7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7.28%。

玉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优势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形成了粮食、油料、烟草、蔬菜、水果、花卉、生物药材和养殖八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包括山地林农生态经济带、烟畜果生态循环产业带、低热河谷特色优质经果产业带、“三湖”环湖绿色高效休闲农业观光产业带立体发展格局。

随着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开发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随着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玉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正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创名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打响“绿色食品牌”。2018年,全市农业完成增加值151.3亿元,比1950年增长444倍,占全市GDP比重10.1%。(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